“以笔为歌,唱响时代旋律,探索宁波文艺青年的革命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故事的主人公——柔石,柔石就是我们宁海人。”这是支部党员陈佳眉在柔石故居带领小学生上思政课的场景。

“从原来‘有女不嫁湾底’穷山村到现在远近闻名的魅力乡村,他们的秘诀在哪里呢?”支部党员成方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阐释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好的硬道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党支部发挥他们的学科专业优势,坚持把理论宣讲作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渠道。“如何把理论的大道理融入寻常百姓家的小家常?”就成了支部党员最重要也最有意义的一件大事。有了好方向,还要有硬队伍,在学校与学院的鼎力支持下,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宣讲技巧高超的党员教师迅速集结,组建了“风华讲师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支部提出了“1+1+N”学院宣讲员培育模式,由1名经验丰富的思政教学能手担任导师,精准指导和培训1名学生党员,形成“一对一”的师徒关系,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党员成为党的理论的忠实传播者和坚定实践者,再向N名学生广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几年来,学生宣讲团已累计开展80多场宣讲活动,有效扩大了党的理论在学生群体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成为青年学生传递声音的新舞台。
宣讲团不断优化宣讲内容,既深入浅出地阐释解读党的最新大政方针,讲活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政策举措;又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讲明白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小道理”,析事明理、解疑释惑,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架好理论与政策、政府与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
宣讲团创新多元化宣讲方式,灵活运用“线上+线下”“网络+实际”“情景+体验”等模式开展宣讲,让宣讲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主动获取”,让宣讲“随地可学”“随时可感”。近年来宣讲近200多场,讲师团的成员们,以深厚的理论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笔,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绘成一幅幅生动具体的画卷,在校内外开展宣讲活动,让广大师生和社区居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刻理解并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与真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