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水乳交融,大小课堂协同育人

作者:张新光 时间:2021-03-22 点击数: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近日,习近平在两会期间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同时,他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讲好思政课,现实永远是最好的题材。思政课结合现实,就是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宁波工程学院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充分利用宁波地方文化、校园文化和工程专业优势拓展思政育人资源,“大思政”格局推进工程伦理水乳交融,大小课堂协同育人。

 

一、工程伦理水乳交融

宁波工程学院是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坚持工科为主,专业设置紧密对应区域产业结构,应用型专业达到90%以上,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出发,充分结合校情、专业设置以及学生特点,从2010年始探索把工科本科学生的专业伦理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突破口,率先在化学工程与工艺等5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试点专业开设工程伦理课程,突出工程伦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工程和伦理的融合中创新育人。

工程伦理教育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工程思政”教育主要体现在:一是突出伦理责任,在理论教学中突出工程伦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现伦理价值和工程应用价值的融合。在专业教学中,开展有关工程伦理问题的讨论;贯彻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可靠、关爱自然、公平正义等工程伦理准则,培养和增强未来工程师的社会伦理责任感;在工程伦理理论教学中讨论虚拟工程实践情景,开展专题实践调研考察,增强工程实践中的伦理责任心。二是突出产学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工程伦理。宁波工程学院是国家产教融合示范高校,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中尤其重视学生在工程实习实训中的伦理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投入工程实践,与现场技术人员一道工作,学习工程伦理问题,受到实际的熏陶。学校在实行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理实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解决工程伦理问题。三是突出工程文化建设,结合校训知行合一、学校精神讲实求精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营造良好的工程文化氛围,鼓励师生致良知”“知行合一,倡导和发扬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工程伦理》课程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实行私人订制”,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授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伦理教育的特色,做到工程伦理知识与各专业的工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二、大小课堂联结互动

宁波工程学院克服“重应用、轻理论”倾向,坚持知行合一,讲实求精,充分发挥工科院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势,推进“三课堂联动”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育人合力。一是夯实“第一课堂”,进一步提高理论教学课堂质量,通过案例教学、专题教学,指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新问题、新情况比如,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等重大理论问题;怎样理解抗疫的重大战略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引导大学生站在理论高度思考问题,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正确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布局,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帮助大学生全面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永远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是做实思政实践教学,拓展社会大课堂。

主动回应大学生的现实关切,满足大学生思政学习的现实需要,思政理论知识与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编写本土教学案例,建设校园思政文化走廊,融入校园文化和社会性教育元素;带领学生走出象牙塔,在社会生活中直接体验和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项目化、学分化的形式推进思政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大课堂验证科学理论的正确性,从而实现价值内化增强四个自信”。三是打造网络课堂,实现思政课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向科学要含金量、通过互联网激浊扬清,弘扬正气,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思政课建设的最大增量。学校思政课教师在疫情防控时期专门制作“战疫课程”,把疫情防控作为最好的思政教材,及时把“抗疫”的英雄事迹和人民的“抗疫”故事写入课堂。

大小思政课堂不是各自独立、各自运作,而是相互联结、相互支撑、相互融合,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实现大小课堂协同育人。“引进来”,就是把社会资源转化育人资源,引进校园的思政课堂。近年来,学校思政教师挖掘和整理宁波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编撰宁波市优秀思政实践教学案例集,打造思政社会实践资源库,为思政校课堂丰富育人资源。“走出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步入社会大课堂让学生直接体验和感受社会实践和生活;二是发挥高校资源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宁波工程学院依托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城乡融合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整合研究力量,与地方社会开展项目合作、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依托“风华宣讲团”,为地方社会开展最新理论政策的宣讲咨询等服务“引进来”、“走出去”,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格局。

 

 

 

版权所有 © 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宁波市风华路201号宁波工程学院东校区西一六层  邮编 315211  联系电话:0574-87610167/6118